close

一、前言

 

哈,第一次參加書評活動,感覺很刺激,雖然過程中讓我精疲力竭,尤其自己在身上壓了許多本書,如厚度可觀的《龍紋身的女孩》,在還書的前幾日閱畢,那種壓力強大得令我受不了。有時不禁懷疑,我為何要這樣折磨自己?很多人都說,愛看書很好呀,有遺傳到這習慣很讚喔。然而,隨著年紀逐增,加上累積的經驗,看書似乎不再是我人生的一部分,因為現在的我熱愛旅行,不再是以往躲在角落、點開桌燈、打開書本、在奇幻的世界漫遊的女孩了。因為,我知道,那個愛逃避現實的人正走出這團迷霧,迎接這個人生、創造自己的世界。

 

那你或許想問,為何我還要繼續閱讀?尤其是翻開這種厚得嚇死人、必須花上大量時間閱讀完的書?我的答案很簡單,因為我不敢拋棄閱讀這個習慣。若我真的拋棄了它,那變化可能強到我無法接受。因此,在閱讀與時間壓力之間,為了取得平衡,我開始選擇我想看的書、改變以往的閱讀習慣,讓自己別因閱讀而哭泣。

 

前幾天,我把自己參予這活動的過程告訴一位朋友,他說,我不該把閱讀當作工作。雖然內心一小塊的我很贊同他的說法,畢竟,不管是誰,在這麼緊迫的時間下,迅速閱讀完大量文字,可說是做了件不必要的事,消耗過多的精力,容易使自己厭煩閱讀,閱讀不是件快樂的事嗎?然而,我也只能嘲笑自己,明明3月底就收到書了,為何遲遲拖到上個禮拜天才開始看。因此,我的怨念不會過多,將一切錯都怪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。

 

廢話不再多說,直接切入主題吧。

 

 

二、如電影般的敘述節奏

 

很慶幸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不是陳述過於繁複的小說,畢竟我一開始只是想享受閱讀的樂趣,而不是踏著過慢的腳步,然後看不到幾頁就開始精神渙散、甚至直接出門找周公聊天。因此,閱讀起來十分順暢,除了一開頭的第一句,我很滿意這樣的節奏感。這樣的手法,不禁令我聯想起《達文西密碼》。

 

若要比較,《達文西密碼》的節奏更快,情節更緊湊、驚悚,讓人巴不得一口氣看完,那臨場的效果讓人難以忘懷。因此,儘管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的敘事節奏順暢無礙,無拖拖拉拉,然而,可能這驚人的八百多頁數,宛如一場放了超過3小時的電影,想離開座位上廁所,卻又不想浪費去廁所的這幾秒、錯過精彩好戲,可想而知,怨念開始蔓延。

 

可能,作者得考慮一下字數的掌控,別變成爆字魔人

 

 

三、破題的失敗

 

  女僕用銀托盤把羅傑那封信(用外交部的正式信紙、落款也一本正經地連名帶信)端來的那天早晨,距繆小姐抵岸上碼頭已經足足三個月。

 

這句話真的延後我閱讀的進度,自4月6日(剛看完《龍紋身的女孩》,鼓起勇氣閱讀更厚的書本,超出我能力範圍)翻開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開始,我就一直困在第一句話不知幾次了,回想那段困獸之鬥的日子,仍忍不住苦笑,我到底是怎麼回事,怎麼一直反覆這愚蠢的行為,不繼續看下去呢?

 

上星期日,我終於踏出第一步,猛推自己向前,總算成功且順利地爆衝。相較《龍紋身的女孩》,這經驗真不堪回首,《龍紋身的女孩》因為不適當的推銷手法及標題的翻譯,讓我因不解一直困於前半部;而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因為破題破的不好,只要一讀第一句,直覺就覺得這本書無趣,立即闔上。前者是那從一開始強迫自己、鼓勵自己別放棄希望的閱讀下去,才從第十章開始獲得莫大的樂趣,後者因為我那時已閱讀得經疲力竭,本想好好放鬆享受,沒想到被作者這麼的第一句,就立即打退堂鼓。真的,那時已經沒力氣鼓勵自己繼續看下去,直到元氣回復得差不多。

 

(破題破得不好是寫作的一大禁忌,每次上作文課老師總一再叮嚀。)

 

破題破不好,小說就像一張臉破相了。

  

四、閱讀過程中,常讓我做困獸之鬥的點

 

首先,我對於夾注號內的文字過長十分反感,我常為了閱讀這補充內容,花了幾秒,不小心無法前後連結,那補充的內容早已把頭尾給硬生生地切斷。因為閱讀不時碰到這問題,我便每看完夾注號中間的字(只要是過長的),就反射性地回頭看夾注號的前一段,然後再跳到夾注號後面的字,以免脫節。順帶一提,使用過多的夾注號,容易引起後面的破折號看起來更像夾注號,為了確認是否夾注號,就得浪費這幾秒的檢查時間。

 

第 二,故事中的角色群極為龐大,儘管從頭到尾我尚可辨認出誰是誰,然而,我仍幾次分不清誰是誰,需要花幾秒回憶這個人物之前做了什麼事,做個連結。依我個人的看法,想必跟作者的職業(劇作家、......)有關,容易犯下多角色不易讓人記清的錯誤,畢竟,閱讀不是看電影,讀者得靠自己依照筆者對每個人物的描述,想像那個人長什麼樣,然後努力替這些人做的事在腦中做簡單筆記,以免看到後面,忘記這個人為何出場、說下這番話。

 

第三、人物的位置在整部小說裡算是掌控不錯,至少可一目了然,知道人物大概的相對位置。只可惜最後一章描述得不太好,我得一直翻前翻後做對照,將腦中的疑問釐清。像是女繼承人怎麼移動、陰謀集團成員是否不是擠在一起,而是各站一方等等相關疑問。

 

 

五、臉上常因情節的某些點勾起微笑,想替作者大大拍手

 

陰謀論貫穿整部小說,因一個小角色的死,外加3個無意捲入的主角,陰謀集團成員各懷鬼胎逐漸浮現檯面,這實在有趣。首先,以往有類似偵探的角色(通常是主角)來深入調查整件兇案,然而這部小說卻是由嫌犯們來調查,也就是說成員們開始互相猜忌,甚至以為3個無名小卒擁有與他們相當的力量,破壞他們的計畫。情結愈發展到後面,我就愈高興,覺得作者實在太強了,把讀者以往的觀念顛覆,讓嫌犯互相猜忌,值得讚賞。

 

再者,埋的點又很有趣,那些點隨時隨刻,不是被埋了,就是瞬間引爆,不像某些小說,累積到最後,然後一次炸死讀者。這次,讀者們可是嚐到隨時被作者轟炸的快感。

 

這種顛覆刻板印象的手法,實值得大大讚賞一番。很讓人享受。

 

(當3位主角即將碰面時,心臟跳得極快,為這太過於巧合的緣分偷笑,並期待他們相遇後摩擦出的火花。)

 

 

六、三主軸的發展

 

三主角輪番上場,以他們為中心點,展開故事情節,雖然一開始可能覺得這樣有點麻煩,為何不三人一起穿插描述,這樣就可以省下不少時間。可是,當把他們的故事當做前後比較時,那種互補就像建立再他們三人之間的盟約、信任堅定,即使一開始他們不認識對方,命運之神卻早已替他們安排好相遇,讓他們的結盟以看似詭異的方式結下。一個傲慢、任性的小姐,一個深思熟慮的殺手,一個心軟、忠誠與理性推論混合的醫生,這樣的組合換到另一個較為平常的情境,就真令人百思不解了。

 

以前聽過雙主角進行是個非常困難的筆法,能前後顧及,不讓任何主角被孤單非常重要。閱讀時,我很喜歡每個主角的安排都有一定的分量,不會有人太過突兀或暗淡。再加上,隱隱感覺腦中某種刻板印象似乎已經被作者給抹除,實在高興。對這3人,我沒有過於偏心誰,覺得他們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,絞盡腦汁、克服重重難關,甚至可以說誰也不讓誰。

 

以三主軸的發展這樣扎扎實實的發展,至少閱讀過程中沒有任何空虛、發呆的時候,我很佩服這樣的描述方式,既大膽,又毫不讓故事失焦。

 

 

七、人心的矛盾與秘密

 

每個人都有秘密,誰沒有呢?

 

雖說這本的情色是支撐奇幻的重要元素,有時覺得過於氾濫,不過,我覺得能這麼大量指出人內心情慾的作者應該不多,尤其是以露骨的方式寫出。經研究顯示,網路搜尋器的關鍵字,色情是搜尋排行榜的前三名。這不難解釋,人是壓抑內心的動物,不能適當地排泄自己的情慾,只好另尋出口,而且誰會讀心術,看出你是否在不適當的場合作性幻想?因此情慾這方面是人心中最大的秘密(除非你可以隨時大膽公眾前分享你的性幻想)。

 

情慾的描述可能使作者想表達的失焦,就像《孽子》被某些人直接評為同性戀文學,將兩代間的代溝主題直接幹過。然而,讀者應培養一種能力,如那雙灰眼看穿作者的華麗筆法的表面,深入作品核心,開始反思。

 

人真是個不直接的動物,得聞出藏在背後的火藥味,依據那種如毒藥可怕的"邏輯",推論對方的想法,有時淪落到陰謀集團自以為所導致不必要的猜忌與紛爭。

 

 

八、推崇張定綺小姐的翻譯功力

 

如果翻譯功力不佳,肯定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被我丟得遠遠,連看都不想看了!

 

閱讀時,我一直讚賞譯者的功力與用字技巧,不僅流利,她所用的字非常精鍊,讓我一直懷著感恩的心情閱完整本。讀完後,甚至想要回頭將不錯的字詞圈起來,以用在自己的文章裡。或許,哪天買回《食夢者的玻璃書》的原文版,與中文版對照,找出如何翻譯是最恰當的。

 

可惜介紹譯者時,沒有將張定綺小姐翻譯過的書群列出,我想,可能是作者的經歷太過豐富,必須擠壓到譯者的空間吧。

 

張定綺小姐現在已經占據我心目中翻譯大師的名單行列之一,與彭倩文小姐(《哈利波特》譯者)、鄧嘉宛小姐(《精靈寶鑽》 譯者)齊名了。

 

 

後記:

感謝皇冠給予我這麼好的機會參予這類活動。

我有點久沒寫這麼長的評論了。

另外,能拿到免費的小說算是犒賞我這書蟲吧。

(感覺先拿酬勞,再做事真不錯,,期待第二部的出版)

 

 

請投我一票http://channel.pixnet.net/reading/vote/view/201

 

原文網址:

【醒】http://blog.yam.com/brenda17/article/2850752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ass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